1

强迫症、失眠、焦虑症治疗文集

专业心理老师的强迫症、失眠、焦虑症治疗文章


强迫症的诊断标准

(2011-04-01 19:13:58)

 

强迫症状是指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验到观念或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意愿,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病人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症状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
①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
②以强迫行为(动作)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
③上述的混合形式;
(2)病人称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的;
(3)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图抵抗,但不能奏效。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


【排除标准】
(1)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的继发性强迫症状,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或恐惧症等;
(2)排除脑器质性疾病特别是基底节病变的继发性强迫症状。











 鄭氏咨询张老师谈焦虑、失眠康复的关键


失眠的康复之道

(2011-03-05 07:56:36)

失眠大多是心理性质的,心因性失眠可以分为三类:一、情境性失眠,如出差,学生结束寒假回校。引起的失眠。二、情绪性失眠,遇到应激性事件,如失恋,高考前一晚失眠。三、神经症性失眠包括入睡困难,早醒,感觉睡眠不稳,醒后难入睡。前两种失眠是一过性的,是正常的。神经症性失眠是非常痛苦的,病程冗长。恰当治疗可以很好的解决。常见的是入睡困难,患者每晚如临大敌,白天没精神,严重者社会功能受到极大影响。其实神经症性失眠,并不是真的失眠,病人感觉自己睡眠不深,睡眠时间短,并不是事实,完全是心理学性质的,即把睡眠看得太重,太怕失眠了。所以,解决失眠,首先要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停掉安眠药,晚上不要过早上床睡觉。把失眠看做是必然的,我今晚就是睡不着,躺着就行了,身体也会得到休息。第二天按时起床,该工作工作,正常生活,可以的,白天不要补觉。睡眠是本能,真困站着都能睡着,睡眠只有给你才能得到。总之,要走出失眠的困扰,需要建设性的生活方式。



焦虑症的康复之道

(2011-03-05 07:50:38

 

焦虑是一种本能,如果没有焦虑,社会就不会发展,人们都满足于目前的状态,止步不前。像恐惧一样,如果没有恐惧,人类无法走到今天。但显然我们过度了,与现实处境不符,表现为莫名的担心,烦躁不安,是一种弥漫的心理背景。一般会表现为躯体症状,如心跳加快,头痛等。首先要正确的认识,你的身体大脑并没有病,这只是焦虑情绪。接受它,静静体会,不要试图消除它。关键要行动起来,克服焦虑需要建设性的生活。你什么都可以做的,这要自己去体会,那只是一种情绪。  




暗示放松治疗失眠

(2013-09-08 18:53:41)

 

 

躺在床上,让四肢伸成个“大”字,先让全身彻底放松下来,包括肌肉和精神。然后闭上眼睛,将自己的意念集中于眉心间的印堂穴,然后在心里默念:“我的头沉了。”隔上两三秒钟,注意念痴人说梦中于右手,再默念:“我的右手沉了。”然的让意念走到右脚上,说:“我的右脚沉了。”接着就是“我的左脚沉了”,再接着就是“我的左手沉了”,转了一圈后再回到头部,重新开始。

这样,你将自己要睡觉的意念在全身走上一个循环,告诉全身的每一处:我要睡觉了。这样,不超过三圈,很快就能睡着了。对于大部分人来讲,要从头向右手方向转。如果您是左撇子的话,那就要从左手开始转了。

这个方法看似简单,效果却很神奇,也非常有道理。失眠的根本原因是全身发僵、紧张,放松不下来。有些人失眠时会吃安眠药,但是,第二天醒来后,他会感觉全身的肌肉酸软乏力,有的甚至动弹不得,这说明安眠药的作用就是使全身的肌肉、神经放松。而使用这个方法能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放松下来。当你躺成“大”字时,你全身的神经、肌肉舒展的面积最大,这样最利于全身的放松。这个方法屡试不爽。




焦虑因子具象

(2013-09-20 16:45:05)

焦虑是精神能量灌注在威胁上,焦虑体验分两种,担忧和烦躁。烦躁是能量投注在威胁前阶段,担忧是能量投注在威胁点。烦躁的急性状态是激越,担忧积蓄能量的释放是惊恐发作。惊恐的体验是濒死感或人格失控感。濒死感是担忧在精神上实现的目的,人格失控是自体无力承受威胁,而自我崩溃。这些是能量流动的缓急来去,只有心理学上的意义。
广泛性焦虑是漂浮性莫名的,焦虑没有投注到意识内容上,而是以无意识的躯体转换被察觉。精神分离焦虑与躯体转换间是流动的。威胁的早期原型是婴儿与母亲的分离。婴儿把母亲或母亲的部分视作是自体的一部分。当婴儿欲求时发现自体中部分分离,欲望能量无法消解,变为焦虑。婴幼儿时期潜抑能力很强,成年后更多是意识社会层面,焦虑进入意识以各种形式呈现





鄭氏咨询张老师谈强迫症康复的关键



一、强迫症认知谬误

(一)主观夸大

有个人刚买了套房子,突然发现周围有个物理研究所,他担心辐射会影响健康啊,便问一个懂这方面的朋友,朋友说没事的,但他却越发焦虑。

物理研究所建立在那里,肯定是经过检测的,而且研究所的人就在那工作。也不是只有你住在那。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电波,广播电视,网络。也没什么事啊。是他太敏感过度在乎健康,把小问题夸大了。


(二)疑心作祟

如有个读研的女孩,出宿舍前,总要反复检查,书是否带齐。因为怕忘记带哪本书影响听课,所以总疑心忘带了什么,简单看下就好了,即使忘带能怎样呢。要相信自己。


(三)追求心理平衡

人的情绪就是会波动的,而强迫症者却总在追求心理平衡感,不允许焦虑的存在,反而愈加焦虑。


(四)理想主义

总觉得如果没有强迫自己一定会怎样出色,很多人都没有强迫,也很普通啊,你没强迫前,不也很普通吗,要有平常心,不要把目标当做结果。


(五)角色化

觉得自己就是病人,所以不能工作,不能恋爱,这是否成为推卸责任的角色呢?不要被角色禁锢。


(六)缺乏行动力

这样的人,总是用头脑在解决问题,心安了,万事都没有了。事情是做出来的,空想什么都不会发生。


(七)不相信自己

强迫询问的人,总要去问别人,才能获得肯定,问题是不相信自己了。


(八)要求绝对化

明智无意义的事,但必须要去解决。其实事情不可能像我们想的那样绝对,痛苦也是解决不完的,要包容。


(九)虚张声势

有个人是胆小的,但他不愿承认,所以反而虚张声势的去做一些别人看来都奇怪的事,比如社恐者,明明是害羞不敢看人,却表现为总盯着别人看。


(十)自责控

习惯想过去怎样,或过去没怎样,而陷入自责,这也帮他摆脱了现在,现在会成为明日的自责。

 

 

 

 二、强迫症之迫害者与保卫者  强迫症是保卫者与迫害者的游戏,保卫者的认真,让迫害者玩的尽是开心,但战场在自我中。迫害者搜集问题,瞬间呈现至意识,保卫者立即解决,匆忙跟上。前者是情绪化的,后者是倾向理性的。引起冲突的是其中的不安,所以强迫症就是在解决问题。但保卫者抵挡不住一轮轮的焦虑,且警觉度很高,但无法有效解决担心的问题,所以次数就上去了。反复检查的不是门,而是内心的不安。  这里有的问题是,强迫症者的警觉度为何如此之高?采取的心理防御,如否定,合理化,抵消等,都是无效的。


       假设有一定的线,织一张渔网,织的太密,网的面积就会很小。大鱼装不下,小鱼进去就出不来。所以强迫的内容都是琐碎小事,没一件是重要的,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是不会强迫的,眼前的危险,会立刻行动,也不会站在那强迫。这些防御在强烈的情绪面前,只是饮鸩止渴。        症状背后有价值观的问题,患得患失,得失是硬币的正反面,看如何选择。痛苦,是因为追求必将腐败的东西。降低警觉度,警觉是面临威胁时的应激状态,而这些琐碎小事是不会怎样的, 所以要意识到,这是自己玩的游戏,迫害者疯狂,保卫着也不必跟从,想也是玩着面对。

 

 

 

三、强迫症治疗关键点


正常,如是,不想,不怕。


先解正常,头脑是思想的容器,会产生各样想法,此为正常。正性的,中性的,负性的。好的,不好的,不安的,恐惧的,不道德的,不洁的,危险的,莫名奇妙的…… 此为本能,是意识反应。存在即是合理的,一定有它的用处。

没有恐惧,如同没有疼痛一样,是危险的。同理,没有焦虑,社会就不会发展,个人也不会进步,而只是停留在自我满足的状态。但显然,我们的情绪过度了。

不安的观念引起不安情绪,恐惧的事情引起恐惧,这是自然的,问题不在这里。问题是这个观念怎么来的。


如一男孩,忽然想到要杀了自己母亲,自己怎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想法,太对不起母亲了,便不停自责,以至不敢回家。其实,他的这个念头,可能和母亲对他管教严格有关,这只是能量的释放,进入意识,以这种反社会观念的形式出现,才可化解。而并不意味危险。痛苦的是,担心想象变为现实。不会的,恐惧是在保护你,不要把意向和行为混淆。而你斥责这个想法,它是无辜的。


再如一位主妇,忽然害怕用刀伤害自己,便不敢再切菜了。这同样是压抑能量的释放,同时也在提醒她切菜时要小心。这可能和她小时候用刀伤到过手有关,也可能是百万年前,祖先的经验通过集体潜意识遗传下来,偶然浮现在她的意识里。

再比如一个高中生,想到和性有关的想法,便甚感不道德,极力压制这一想法。他的生理成熟了,出现相应的观念也是自然,这是对性缺乏正确的认识。

那么,各种念头的出现是正常的,拥有它的合理性,也是无能为力的,所以根本不用去管它。即不要想办法去解决,也不要去解决。


如是我闻,不安的观念引起不安情绪,就是如此,就在那里,你愿意或者不愿意,它就在那里。那就让它在,不去辩驳什么。因为它的出现是必然的,你的理性才是在违背自然。自我间在激烈的冲突,这是情绪我和理性的对抗,而情绪是不讲道理的。即本我是本能的,追求快乐与满足。自我则遵从现实性原则,负责调节本我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不想,有的人看了很多心理学,或做了很长时间咨询,可是问题却越来越多,连怎么看东西,怎么说话,怎么看书,怎么睡觉也不会了,因为你一直关注这些,一直都在想啊,那怎么会忘记呢?本能是最可靠的。很简单,不想就会了。意志摆脱,要去掉这个部分,因为观念和情绪的出现是不可控制的,它自有自无。而试图摆脱的思维,是你为对抗观念主动去想的,这是可控制的,即什么都不想,出现了不安,就静静体会,该做什么做什么。

不怕,我实在的告诉你,没有恐怖心理就不会有强迫了,所以要克服恐惧,不怕。你痛苦了这么多年,也没有卧床不起,依然吃的下睡得着,上学的上学,工作的工作。别人说你有什么病?既然十年都没怎么样,再过十年也不会怎么样的,明白了我讲的,就不要慌乱了,调整呼吸,关注当下的事,那么多问题都是想出来的。

 


四、纯真之心

纯真之心,是无思想矛盾的心理,似婴孩如动物那般,自然淌露出的动机,纯洁至真。如佛家所云不二慧,道家归一,基督的三位一体。       痛苦,是因心理之冲突,自我无法满足理想的追求。社恐是趋避冲突。一面,想与人交往,淡然自如;一面,又试图避免紧张状态。如此产生了思想矛盾,也就远离了这颗纯真的心。       婴儿在打针时的哭,只是即时的痛楚,没有预期恐惧,也无内心冲突,仅是单纯的痛苦,事情过去了,痛苦就自然消解了。

 

     社恐,要回归至纯真之心,放弃理想我所求的妄念,如实接纳真实中的自我,祛除复杂的痛苦。那样,便只是单纯的不安,也就不会有预期的恐惧,与事过后的苛求自责了。       纯真之心,是建设性,有积极意义的,是精力外向化,而非内耗。如遇困难,随机应对,而非空想求全,退避三舍。




五、强迫症心理过程解析


强迫症的痛苦是常人难以理解的,且症状不断变幻,似总有解决不完的困扰,这也是强迫的一个特点,症状充分泛化。焦虑症则为转换症状,表现为躯体化病理感受,因焦虑是莫名的,但担心又不能没有内容。强迫症的内容虽然千变万化,但本质唯一,均是由三个心理过程构成。


⒈ 焦虑观念⒉痛苦情绪⒊意志摆脱


这三点互为强化,在恐怖心理中形成恶性循环,这就解释了强迫症为何会迁延不愈。摆脱的想法强化了观念,便引起新一轮的不安,再去解决。强迫症就是在,不断上演这部话剧。当千辛万苦的解决掉一个问题,稍许快乐尚未站稳,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或是一个问题强迫了很久,又想到了一个新的问题,以前的倒不在乎了;有的人总觉得现在是最后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好了,结果他常年在解决着一个又一个,最后的问题。你要想想了,你的问题解决了吗?还是被替代了?问题能解决完吗?有最后一个吗?


人的思维是不断变化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事情,所以任何一个想法,只要与强迫性结合,都会成为症状。虽然知道,这些是没必要的,但就是控制不住的要想。因为想可以舒服。否定、压制、辩论、合理化,安慰等心理防御,但均无效,却强化了观念,愈加引起不安。


人只要活着,就会遇到问题,所以,怎么解决的完呢?哪个又是最后一个呢。那当如何呢?解决不完就不解决了!因为那些问题是没意义的,虚假的,你担心了这么多年,有哪件事发生了?真的发生了反倒不会强迫了。因为强迫,是不能接受不确定性,即总担心万一发生什么。未来是不确定的,所以担心万一怎样,小概率的事,在强化和恐怖中变成了一万,一百万…

强迫就是这样形成,存在的。

 

 


六、我谈接纳


接纳从来都是结果,而非手段。很多人把接纳症状,接纳痛苦作为治疗的手段。      肚子饿了,去吃饭就没什么了,这就才是接纳,接纳是意识不到问题的。一个为脸红苦恼的人,对他缺乏运动是无意识的,这就是接纳,症状的出现,是在反应问题。如有位先生,每晚要把门窗,屋子的每个角落统统检查,才能上床睡觉,否则就会焦虑不安,已成为多年的习惯。这源于,他幼年时,母亲总是和他强调,这个世界是充满危险的。所以把问题找出来,就可避免危险。      症状是朋友,他是战场上下来报信的,你不弄清就斩了,因为没有援军,还会有士兵来报信。强迫症就是在原地不断的循环往复。无为是对这个朋友无为,无视问题可以安宁,但保留了隐患。如发烧,是免疫细胞在和外源性物质抗争,西医关注退烧,而中医强调补给能量。

 

 


七、强迫症的七点认知矫正


1 接受不确定性 我们只知道过去,未来就是不确定的。但未来转瞬就会成为过去,就会定下来,哪一段过去不曾是未来。 2 克服失控感 问题都是可解决的 ,困难只是处在没有找到方法之前。不要惊慌失措。 3 都是琐碎小事 强迫的都是细枝末节,所以根本不会怎么样的。大事,现实问题是不会强迫的。 4 强迫的在未来 强迫的事情没一个是迫在眉睫的,现在怎么解决将来的事呢,现实不会按照想象去发展的。 5 虚假的症状 强迫的是不会发生的,发生了的只会痛苦。 6 得失问题 你所担心的是失去什么,或只是不完善感,失就是得,意义是文化,头脑赋予的。塞翁失马,看选择的角度。 7 界限不清 把想象和行为混淆,这是两码事,想法不是行为,强迫的人是想过的更好,所以是不可能去做有危害的事。

 

 

八、三种强迫体验


依据强迫症状的情绪体验,一、担心。二、厌恶。三、强迫人格。       


前两种,是强迫症的症状体验,伴有强烈的痛苦,恐怖心理。担心,是标准的强迫症体验,即担心发生什么,而感到强烈不安。可表现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如强迫检查,患者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担心会丢东西。但他知道门已经锁好了,就怕万一,所以不确定了,反复检查是为了消除这种担心。


 

     还有些人脑内会反复出现映像、话语、旋律。患者感到厌恶恐惧失控,试图消除,但又排解不掉。表现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如强迫洗涤,患者在反复洗手时的体验是厌恶慌乱,觉得手脏,有细菌。        第三种不是强迫症,是强迫人格。即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但自己不停去做,付出大量精力,但停不下来,是在追求完美,也是一种习惯。自己感到累,已失去了原有的目的,变成了一个任务。如晚睡强迫症,或一个姑娘去相亲,见一个一个不行,为找到另一半,便不停的去相亲,但总找不到适合的(完美)。自己感到累,但种种原因,又停不下来。只想尽快找到,好完成这个任务。这是一种能量促使她去不停的做。但没有痛苦体验,恐怖心理,与强迫症是两个问题。

 

 

 

九、强迫症向左向右理论


强迫的体验是担心或厌恶,加之恐怖心理,在感觉注意的精神交互作用下固着,欲罢不能。担心指向未来,患者通常描述为害怕,实则是担心发生某些具体事件。关键点是现在将来失控。现在担心将要受损失,但现在无法到将来,如果事情真的发生了,是不会强迫的。

 

解强迫向右,把担心的看做是必然的,这是心理学的方法,看最坏的结果,面对。

破解强迫向左,强迫担心的是不可能发生的,恐高的人是不可能从高处掉下去的,这已经脱离了现实, 你只要凭着信,一点不疑惑。


 向左向右都可以化解强迫,强迫是在中间纠结,感觉真的会发生,理性又觉得是不必要的,卡住了,要么进来,要么出去。


以前有位咨客,是一位女士,她怀孕时非常担心心情食物环境等会影响孩子,她也不停在安慰自己,后来孩子出生了,很健康,焦虑的想法就不了了之了。她是护士,周围很多同事朋友都信主,看到大家都很开心,她也受洗信主了。开始她工作之余查经祷告都挺好的,后来有一天,她突然想到,将来要是下地狱怎么办?为此感到强烈的痛苦。之前她做过半年的精神分析治疗,咨询到后来,一次自由联想,她想到自己的床飘了起来,床载着她飘到了父亲的房间,咨询师说父亲和她发生过关系,她那时太痛苦了,就去问父亲,到底有没有,老爷子是老干部,70多岁了,气的拍案而起。她觉得越分析越痛苦,就终止了咨询。病急乱投医,她到北京一个机构做了三次天价咨询,每次两千元,没有效果,又到其它机构。她听一个朋友说,上海有位非常著名的牧师,他就去请教了,牧师给他讲了很多,最后一句是我说的也不一定对。我觉得牧师这句非常伟大,他不是权威命令式的,而是给人已自由判断。她觉得慌了,但已回到家了。

 

后来到我处,我说:目前最让你感到痛苦的是什么呢?她说:怕死后下地狱。我说:你信主吗?她说:信。我说:主说,因信称义,口中称信为义,心中称信得救,你的罪已经赦免了。只要凭着信,一点不疑惑。后来经过系统咨询,问题都解决了。这就是向左的例子。


以前还有咨客,是高三的学生,他的一个问题是,比如同学有时和他借本书,他就不行了,想看借给别人的那本,非常纠结;或有时同学和他借个笔,他也学不进去了,担心不还他。


我说:把借别人的那本书给你,把你在看的给别人,你一样看不进去,所以不是书的问题,是这种感觉。这和高三的学习压力有关,因为想着借出去的书,焦虑就不用学习了,病理性的避免了压力。借不借什么你随意,但你的注意是指向观念损失的,那就看做是必然的,就看不到那本书了,笔就不还了,当然到时你可以向他要。这就是面对最糟糕的结果,是向右的例子。



有人问了,老师,我向左走好还是向右走好呢?这要结合个人的具体情况,如比较感性,信力较强的人可以向左。我是专家,今年是从事神经症性问题咨询治疗的第9年了,没有一个人强迫担心的事发生了,什么恐艾的,恐狂犬病乙肝的,担心人际关系,工作什么的,没有发生的,倒是有一个人,他是出汗恐惧,是某国企大领导,个不高,200斤,到了夏天爱出汗,胖人本来天热就爱出汗,加上他觉得出汗别人会觉得他没能力,紧张就更冒汗了。他儿子18岁了,也胖,爱出汗,我说他觉得出汗是问题吗?他说那倒没有,他倒不在乎。这也说明遗传的是素质,不是病。而比较理性的人可向右。可化解理性思维冲突。






               鄭氏咨询看心老师谈康复的关键


心理杂谈

 

 

神经症理论模型探讨

 

    现在过敏性疾病越来越多,花粉、粉尘、花生、面食过敏,被称为新世纪的流行病。美国对花生过敏的就有两百万人。当过敏者接触到相应的东西时,体内的免疫细胞会对物质发起攻击,轻者皮肤瘙痒,重者毕命。为什么会对馒头面包过敏呢?有一学说认为幼年时得传染性疾病的机会越低,成年后得过敏性疾病的机会就越高。近些年来,人们从小就打各种预防针,感染各种病毒的机会就少了。如果把这一理论引申到神经症,从心理学角度把神经症看做是一组过敏性疾病,正常人都不会在乎的一些琐事,如各种杂念,感觉,脑子盘旋音乐,思考哲学问题,眼神,脸红,神经症者却极力排斥,思辨、安慰自己,这就好比是过敏者体内的肥大细胞。这样推理下去,就可得出,是我们幼年时经历的创伤太少了。父母的过度保护可能会让孩子失去追求自由的意志。

 

咨询中有的咨客问我,“以前遇到的老师说我有强迫人格,好起来很困难。”

 


强迫人格

 

强迫人格人人都有,它源于明尼苏达人格问卷,是从病理学的角度对全部人群的人格进行划分测量的。分为偏执,癔症,抑郁,轻躁狂,社会内向,男子气女子气,反社会,冲动,依赖,回避,违拗,疑病,强迫,分裂等。用于对人格障碍和其他一些精神疾病的辅助诊断。这些人格成分是每个人都有的,但如果得分太高,比如超过了60分,就考虑诊断为人格障碍了。例如偏执性人格障碍,这类人偏执多疑,无端的敌意,对什么坚信不疑,不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撞了南墙把墙推倒也要过去。如果得分在正常范围,稍高的人表现比较主见,对事有自己的看法,能坚持自己的理想。但如果是零分呢,这个人则毫无主见,没法做事,那就有病了。如果没有反社会人格,别人踹他一脚,他都没反应,那也有问题了。强迫人格也是一样,高分者表现为做事认真负责,追求完美,低分者则粗心大意,生活散漫。



强迫性人格障碍和强迫症是什么关系呢?这是两个本质不同的问题。以前认为强迫人格障碍的人易患强迫症,因为强迫症者中60%病前有强迫性人格障碍,但在强迫性人格障碍者中,有80%发展为了抑郁症。25%的强迫症者后来变为了抑郁症,而抑郁症者中有25%变为了强迫症。伴有强迫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几率升高。强迫性人格障碍者,极度整洁,工作狂,生活刻板单调,缺乏幽默感,和对娱乐的追求,晚上睡觉发现床单皱了,必须起来铺平,这让一起生活的人很不舒服。但他本人不觉得有问题,不想改变,也不会去治疗的。强迫症则存在强迫与反强迫,强烈的矛盾的痛苦。癔症人格也是一样,所以相关人员正在加紧研究将强迫性人格改为刻板性人格,将癔症性人格改为表演性人格。

 


强迫症问题

 

  人体细胞,都有其自己的生命周期,大概十天半个月也就凋亡了。癌细胞原本也是正常的细胞,但它们的凋亡基因被抑制了,不表达,该死的不死,细胞无限增殖,就成了癌细胞。强迫症者想到的那些念头也是正常的,促成症状的有三个因素,念头,不安,打压。念头的出现是正常的,内容是没有意义的,不安紧随念头,于是通过打压念头的内容,来试图消除不安。念头和不安被强化,更加打压,打压则好比使凋亡基因被抑制了,念头和不安被延留下去了,便也就成就了症状。如果放下对抗,也就等于启动了凋亡基因,不安走完它的周期也就消失了。


强迫症者主诉总控制不住的想什么,他们所控制不住的是指出现的那些没意义的念头,即当出现某一念头时,全部注意力会瞬间集中于此,极力打压。为什么会对常人不在乎的琐事,如此排斥呢?因为这个念头带来的是强烈的痛苦不适。因为这些是根本不可能控制的,所以他们执行着一项不可能的任务。那些排斥、思辨、安慰、对抗行为则是可以控制的。听到这些症状,会觉得荒唐可笑,但他们都能给出合理解释,同时也知道这些是没必要的,思维没有问题。所以强迫症并不是你犯了错,哪里想不通的结果。既然你并没有犯错,所以是不可能通过讲道理来治好的。因为自己都明白,那些是不值得担心的,但就是担心。因而与其说是思维障碍,倒不如说是情绪障碍,所以有人提出强迫症可能是一种特殊的抑郁症。而对待情绪则唯有顺其自然。人类唯一不能适应的是疼痛,倘若我们适应了疼痛,那可真是危险了。



每个人的问题都是某些方面的,有的人紧张脸红,有的担心人际关系,有的在乎生活琐事,有的怕猫狗怕虫子,但脸红的人就不在乎生活琐事;担心人际关系的也不怕虫子,怕虫子的也不在乎紧张脸红。这从侧面说明了这些问题都是症状,是没意义的。关于神经症的性格,患得患失,自我中心,价值感强,做什么都考虑是否对自己有利。


森田疗法让我们不排斥这些正常的东西,带上它去做事,顺其自然,就是不管他了,不想好不好了,有的人总是试图尝试各种新方法,总想着有人能破解他心内的迷雾。想好,就不是顺其自然。许又新说,一切事物都有其相生相克的,神经症的人但凡能多几条建设性的道路,神经症也就无扎根之处了。

 


难以自知的症状

 

    我们的自知力是充分的,即能区分哪些是症状,哪些是正常的烦恼。但有时会遇到一个很有现实基础的问题,可能困扰他们相当长的时间了。有时他们能意识到这个问题都研究两年了,也痛苦两年了,肯定是症状。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这是真实存在的问题啊,不解决会影响自己一辈子。有个读大学的女孩,接受咨询后,消除了那些症状。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她想起,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被比她大两岁的表哥性侵犯了。以前也记得这件事,但不会这么痛苦。现在已经思考两年了,她会上百度问,让几个要好的朋友帮她分析,注意类似的新闻。到这,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强迫症的人,她自己也知道。可她又想这件事对人的影响多大啊,不弄明白怎么恋爱,将来怎么成家,怎么对得起别人呢,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问题啊。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可惜加上了强迫性,所以才让她痛苦的挣扎了两年。那时他们还小,也就算是性游戏,这件事是不好的,但她总想消除这件事对自己的影响,让自己想到无所谓,加上了这个排斥,就成了症状。

 


催眠

 

催眠是运用了我们的暗示性。催眠并不是越深越好,有的人则不能被催眠,表演性人格得分比较低,就不易受暗示。催眠就是使人进入到类似于梦游或神游的状态。动物也可被催眠,野鸽子就会自我催眠,他们会双脚朝天躺在地上,像死了一样。过一会儿,又会自己醒过来,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研究发现,鹰等一些猛禽,不吃死的。所以它们是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我们看到人可以变得像钢板一样,可以放在两把椅子上,其实这是全身肌肉紧张的表现。精神分裂症紧张型的人也可以这样。这是我们的本能,我们的肌肉还可以彻底放松。催眠还会引起一些问题,曾有报道,一个人接受催眠后回忆起出生时经过母亲产道的挤压感,但后来一问他妈才得知,他是剖腹产。还有一个美国女孩,催眠后回忆起幼年时被其父多次强奸,后来发现纯属子虚乌有。所以上世纪美国曾一度禁止了催眠。有些癔症的人会把想象出来的或别人的经历变成自己的,这样是为了避免痛苦,避免承担责任,或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现在催眠主要用于放松训练。

 


心理学动向

 

精神分析研究潜意识,认为性压抑是造成神经症等问题的原因。后来认为是文化造成了神经症,至今则转向研究意识了,与经典精神分析已相去甚远。

行为主义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上世纪创立,后来因其与女助手传出绯闻,而放弃了心理学,下海经商,据说生意做的很大,大师就是大师。行为主义中的脱敏暴露和森田疗法的恐惧直入及我们的反治法,都是相通的。行为主义的应用范围很广,用于公司培训,拓展训练等。

认知主义则已和行为主义融合,称为认知—行为主义。



现在心理咨询的方向是人本主义,就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聆听,保持中立的态度,不做评价,来访者感到被完全的接纳,便会获得心理成长。

咨询师无性别,是中性的,所以不必有所顾虑。

 


做什么就是什么

 

有的人反应,我一直都工作,也运动了,可怎么还没好呢?为什么呢,大家都要工作,要赚钱,要生活,要有自己的事业,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可以减肥,怎么可能治病呢?做什么就是为了什么,不要带着治病、转移注意力的目的。

 


焦虑、强迫、恐惧的鉴别点

 

    焦虑没有明确的内容,指向将来。强迫有具体的内容,恐惧则指向过去,已经存在的。

 


气质 人格 性格

 

气质是由先天决定的,性格则是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人格是指一贯化了的行为方式。这三个词意思差不多。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胆汁质的人,外向,乐观,精力旺盛,脾气暴躁,易冲动,不记仇。多血质的人,外向,开朗,好交往,灵活,无忧无虑,有领导能力,但注意力易转移,耐力差,轻诺言,说过就忘。粘液质,内向,稳重,可信赖,反应慢,刻板。抑郁质,内向,想象力丰富,有同情心,悲观,易疲劳,情绪易波动。有的人气质比较典型,更多的人都是两三种混合起来的。气质无好坏,每一种都有优缺点。

 


内源性抑郁与抑郁性神经症

 

内源性抑郁与抑郁性神经症的治疗。抑郁性神经症要像治疗神经症那样,要认识到那些问题是正常的,自己没病,振作起来去建设性的行动,慢慢就好了。内源性抑郁的人则要认识到,自己病了,就像身体会感冒一样,情绪也会生病,吃药然后等着好起来就行了。如果反过来,那事情就严重了。如果告诉抑郁性神经症的人,是病了,好好休养,等着好起来就行了,那么这个人就废了。同样,如果告诉内源性抑郁的人,你没病,去建设性的行动吧,那后果就严重了。

 


癔症

 

癔症以前被视为神经症的一种,现在被踢出去了。癔症者对症状无自知力,也没有神经症的痛苦。心理学认为,癔症的表现是为了吸引别人对她的关注,为了逃避痛苦。会突然坐在地上大哭大闹,事后不能回忆。癔症性瘫痪,失明,神鬼附体,都没有器质性病变。癔症性癫痫会选择安全的地点发作,而癫痫的人发作是不分地点的。癔症的治疗主要是暗示,要找比较权威的人,先让他发作,然后打一针,或做一下按摩,讲一些暗示性语言,症状就消失了。以前,在山区有一位妇女,小时候家境贫瘠,刚结婚时丈夫婆婆对她很好,关心她,给买好吃的,带她买衣服。后来时间长了,家人就不那么关心她了。一天她病了,家人嘘寒问暖,还给买东西。突然有一天她坐在地上大哭大叫,一家人吓坏了,都围着她转。后来又反复几次,于是举家出山询医。医生要求家人平时多关心她,发作时谁都不要理睬。

 


惊恐发作

 

惊恐发作时,心跳加速,呼吸紧张,有濒死感,或感觉自己要疯了。上学时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案例,老师刚开始在附院工作时,一天,突然一个人在楼道里大喊救命,有人要出人命了,快抢救啊!他找完大夫找护士,跟着大夫护士一通准备,最后大夫问他,病人呢?他站在门口说,我就是。


前段时间坐大巴车,和邻座老哥聊了一路。他说以前在医院干过一阵,那时有一个同事就是那样,同事和他还是八杆子能打着的亲戚,一阵一阵的,因为就在医院吗,所以抢救很方便。一通抢救,那人又没事了,他的胳膊还被挠了。我说这是惊恐发作,以后发作谁都别理他,告诉他也不要求救了,躺在床上观察自己就好了。

 

 


精神分裂

 

主任年轻时在五院待过,男女病区有时一起到户外活动,有两个精神分裂症的人恋爱了,大夫并不知情,后来出院他们结婚了,以后他们又陆续住过几次院。十八年后,一家三口一起来住院了。我实习时,在一所专科医院。在重病区时,一天门诊过来一个病人,我和护士姐姐把他带进病房,一个病人从床上坐了起来,“哎!表弟,你也过来了!”“表哥!你也在这住着呢。”父母双方都是精神分裂,遗传概率是80% 。遗传概率是指对于一个孩子的概率,不是生10个就有8个发病,而是有可能十个都没病,也可能都有病。第一次发病,药物对75%的人有效,其中有25%停药后终生不再发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是重建自信,整理这一段经历,予以支持并尽早回归社会。其实,这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放下歧视,才是真正解下他们身上的枷锁。

 


认知疗法

 

    认知心理学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认为影响我们的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主要通过矫正歪曲认知,歪曲认知包括,绝对化,以偏盖全,糟糕至极,两极思维。


如一位女性,30岁,和一个有妇之夫恋爱已八年了,男方表示不会为她和妻子离婚,但她和男方在一起很开心,很依赖,也明知是不会有结果的。近来觉得年龄一年比一年大了,不安全感油然而生,于是前来咨询。简单沟通后,这位女士表示,知道自己走错了路,但总觉得要是和他分手就不会找到更好的了。咨询师问,“这之前谈过男朋友吗?” “大学时谈过一个,不过没多久就分了。” “按你的说法,现在的这个应该不如大学时的那个了?” “不,那时太小不懂事。” “那你周围那些同学同事朋友,懂事后谈了一个就都结婚了吗?” “不,他们好多也都分手过。” “那他们放弃了最好的,应该过得不怎么幸福吧?” “不,他们过得很幸福!他们找到了更好的,更适合自己的。” “那你为什么不可以呢?”她笑了,“谢谢老师。”我们应该拥有一份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感情,当你想说话,拨通那个电话号码,就会有人接。可如果你拨的是别人老公的电话呢,他总有时不会接。

 


活在现在

 

周国平说,我们永远只能生活在现在,要伟大就现在伟大,要超脱就现在超脱,要快乐就现在快乐。总之,如果你心目中有了一种生活的理想,那么,你应该现在就来实现它。倘若你只是想象将来有一天能够伟大、超脱或快乐,而现在却总是委琐、钻营、苦恼,则我敢断定你永远不会有伟大、超脱、快乐的一天。作为一种生活态度,理想是现在进行时的,而不是将来时的。

                                                

 

 

砾江作品

                                             09年10月北京白河岸









         鄭氏咨询原机构翁老师谈康复的关键 系列文章之一:


 

    强迫症的形成原因及相关康复体验

 

强迫症是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础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所谓“强迫症”是先天的过敏素质和后天的内外环境诱导综合因素的结果。先天的过敏素质主要是指神经类型和性格因素,后天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生活经历。除了内因、外因相结合外,强迫症的形成还与个人的认知方式、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模式、自己的性格、人际交往的方式、夫妻关系、性心理、应急事件、生活中所受到的精神创伤和生活挫折有密切关系。强迫症还与大脑的生化反应有关,科学研究证明是大脑生化不平衡造成的。近些年来发现与遗传因素也有关,强迫人格的形成除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外,家庭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也起着重要作用。



  强迫症患者一般都具有强迫人格,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强迫症患者一般胆小、敏感、缺乏自信,他们过分拘谨,做事犹豫不决,缺乏决断力。固执、倔强、易激动、情绪不稳脾气坏。

2、 强迫症患者往往善良,过分注意细节、求准确、力求十全十美。在处理事物时,往往有不安全感、不确实感或不完善感,会纠缠细节、吹毛求疵。他们非常强烈地害怕批评,害怕出错,过分自我关注,自我克制。因此,当处境困难或遇到挫折时,就有可能诱发出强迫症状。

  3、由于过分追求完美、精确,这种人在行为上要求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拘泥于形式章程和次序,对一些生活细节也要求程序化、仪式化。思维和行动拘泥于固定的行为学习模式,过于刻板。


  4、强迫性格的人办事时事前反复推敲,事后经常后悔、自责。表面上虽然可能不露声色,内心却往往很紧张、焦虑,甚至充满怨恨。

  5、爱整洁、在生活上过分强求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一切均要求井井有条,甚至书橱内的书,抽屉内物品,衣柜里的衣服都要求排列整齐有净,干干净净。看上去做事认真、心细。

  6、内向性强、劣等感强、自我反省性强、责任感太强、认为自己的意志力可以控制一切、过高估计风险、无法忍受模棱两可、穷思竭虑。   

  人在某种特殊的境遇下偶尔表现出上述心态是正常的,但是一旦上述心态成为习惯,有些过度了就需要进行调整了。

  


强迫症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当某一想法、观念、事物或情境与自身的焦虑、痛苦或恐惧同时出现时,这些想法、观念、事物或情境就与自身的焦虑、痛苦或恐惧联系在一起了,通过条件反射,这些想法、观念、事物或情境就具备了使人焦虑、痛苦或恐惧的能力。当这些想法、观念、事物或情境具有闯入性,就是不可预知的无法控制的闯入我们的大脑时,就形成了强迫思维。


第二阶段: 为了缓解这种焦虑、痛苦或恐惧回避和逃避行为就产生了,而且如果回避和逃避行为成功的缓解了这种焦虑、痛苦和恐惧,这些行为就会得到强化,一直保持下来。如上面所说,强迫思维往往具有闯入性质,所以很多引发强迫思维的情境难以真正回避,这时就会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方式,比如仪式行为,来缓解焦虑、痛苦或恐惧,这些仪式行为也因为能够暂时缓解焦虑、痛苦或恐惧而持续存在,我们就会认为这些仪式行为是缓解焦虑、痛苦或恐惧的唯一的有效方法。最终形成强迫行为。强迫动作是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或仪式动作,是患者屈从于强迫观念,为求减轻内心焦虑的结果。

 

强迫症人的苦恼:在实施了强迫行为之后虽然焦虑、痛苦或恐惧得到暂时缓解,但我们马上就会后悔与自责,这使焦虑、痛苦或恐惧再次提高。由于后悔和自责,在下一次要实施强迫行为之前,我们就会极力控制和阻止,但最终失败还是实施了强迫行为,就再次陷入了后悔与自责的恶性循环之中。这种激烈的内心冲突就是强迫症朋友的最大痛苦来源,也就是说强迫与反强迫是最让患者难以忍受的。当患者把一些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当做不正常的东西而极力摆脱并产生强烈的痛苦的心理冲突,并进入恶性循环。奇怪的一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对患者来说,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不必要或多余的,患者意识到这些都是他自己的思想,很想摆脱,但又无能为力,因而非常苦恼。强迫症是企图消除根本不可消除的烦恼而产生更大的烦恼。也就是说强迫症是双重的烦恼。

 

 

    强迫自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的会遇到一些人重复一些无意义的动作,如反复检查门是否关好,锁是否锁好,反复洗手,洗一件衣服洗多次仍嫌不干净,有些人反复考虑一些无实际意义的问题如人为什么会有两只手,1+1为什么要等于2这种行为和观念,在医学上称为强迫症,属于神经症的范畴。正常的人是否也会出现强迫现象呢?正常的大多数人也曾出现过强迫观念,例如不自主地反复思考某一问题,或念某两句话,或唱一两句歌,反复如此,但不影响正常心理活动和行为,所以不能看作强迫症,可以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加以纠正,使之不致于进一步发展。只要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干扰了患者本人的正常心理活动,并且影响他的能力和行为,影响到人际关系或家庭的幸福,影响社会功能了常出现回避形为内心极为痛苦,那么便可确认强迫症的存在。

  

  

  

下面略谈一下对强迫症患者的忠告及强迫症康复的体会,仅供大家参考!


1、有条件情况下最好是在一个有能力负责任的心理咨询师的引领下,疏导-纠偏-反馈-认知改变-领悟-实践,需要一整个过程,慢慢的走出来,有的朋友自我摸索需要较长的时间,但在专业咨询师的指导下可以让患者少走很多的弯路。

2、正确寻找到社会上的心理援助机构及相关的支持系统。专业机构里有大量的康复者的过来人经验会对患者有借鉴价值,对迅速康复有很大的帮助。一般都是边学习或边工作边心理治疗,生活与咨询都是在同步进行的。如果觉得自己有社交恐惧或强迫就不去好好生活了,这是本末倒置的错误,永远好不起来。努力的积极生活有助于康复。

3、在咨询的过程中要明白自己努力的坚持生活实践这是最主要的康复的关键。咨询师是帮助自己寻找病根、纠正错误认识,起引导、帮助、监督作用的。咨询中相信咨询师与咨询师积极配合至关重要。



4、神经症的症状非常的复杂,而且各种神经症还可能有交叉,即便是同一种神经症,背景起因,症状也不尽相同,所以说治疗的方法和手段也要量体裁衣,因人而异。神经症通过几次门诊咨询很难有突破性进展,强迫性神经症容易复发,康复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须持之以恒,要有系统的长期跟踪治疗。

5、康复需要良好、健康的生活环境以建立新的兴奋灶去抑制病态的兴奋点。神经症的朋友一定要自己去寻找、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千万不能在家闲散无所事事,必须要让自己忙起来,要过正常健康有序的生活。多培养兴趣爱好,让生活充实起来,想尽各种办法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6、强迫症的复杂情节是欲望被压抑、被扭曲的结果。学会取得亲人、朋友的理解很重要,许多时候不被人理解比强迫更痛苦,去积极的寻求周围人的帮助。多与人相处,不要压抑自己的情感,学会宣泄。



7、坦然的面对、承认并接受目前的糟糕的状况,接纳是改变的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再去逐步的通过认知调整再到现实的生活实践中去慢慢的改变自己的状况。左手接纳右手行动,任何的改变都是在行动中产生的!

8、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凡事从乐观阳光的一面看问题。一定要善待自己——理解、接受、原谅自己性格中的缺陷包括强迫、焦虑的症状,这一切是你人性的一部分。增加正性情绪体验,善于发现自己成功的一面,学会自我接纳、自我欣赏。

9、我们改变不了外面的的世界,也控制不了别人,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对世界和别人的看法,去改变对自己对人、事、物的评价和反应。强迫症的治疗是纠正个性缺点和错误的思维模式或习惯!



10、强迫的治愈过程也就是性格的完善过程。不求好受但求接受;不求完美但求成长!要尊重自然规律、现实规律、人性的规律,顺者昌逆者亡。

1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要直视自己的罪恶、面对自己的困难,而不是逃避它,欺骗自己。面对自己的过去,正确的认识它而不是逃避它忘却它。

12、 康复的过程中切记不要埋怨、责怪、批评自己否则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一定要善待自己——理解、接受、原谅自己性格中的缺陷包括强迫、焦虑的症状,这一切都是你人性的一部分。接纳真实的自己是改变自己的前提。



13、 强迫症的本质是个体对真实自我的排斥与否定,是自卑或自我否定的一种极端的另类的表现形式!只有无条件的接纳症状才能停止与自我的博斗,才能减少心理能量的内耗,从而获得安宁。

14、 撤除所有的心理防御与伪装,真实的对待自己。你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要老想“应该是什么样”也不要老辛苦的装作个什么样。唯有万念俱灰,才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5、 注意力所在之处就是能量汇集之处,当你的能量用对地方了你的内心就平和了,你的生活就正常了。症状来临时学会迅速着手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放在生活上,放在为所当为上。



16、 对于症状不要过于关注,不要管症状是否还存在,是否严重,也不要想尽办法去克服和消灭症状。在对待症状方面你不要有任何的作为。在症状方面要尽量的做到不管不理,在症状上无为,在生活上要多有作所为。

17、 你不是你所思你所想也不是你所梦,你是你所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任何正常人都会出现合理与不合理的念头,出现再怎么糟糕的念头也不会让你的现实糟糕至及。这只是个想法而已用不着拼命的去对抗或排斥它,强迫念头赶不走的,越赶越强大,只能以一颗平常心让它即来之则安之。

18、 不要把情绪放在第一位,要把生活目的、把行动放在第一位。不纠缠恶劣的情绪或症状,放弃完美主义,带着症状去努力生活。你控制不了你的情绪但是你能控制你的行为,让积极的行动带动自己的情绪往好的方向发展。



19、 强迫症人潜意识中有不安全感、自卑感、劣等感,原因一般是对自我存在、自我意识过渡关心而形成了不安与焦虑。协调好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的关系。

20、 强迫人的许多要求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水至清则无鱼",接纳不完美是永远的真理。不要做任何一件消除症状的事情,在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基础上改变信念、接纳自己、忍受痛苦、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21、 强迫症归根结底就是一场吸引力战役,战役的双方就是生活和强迫症,生活吸引了你的注意力,你就赢了。症状与生活就好比拨河,看你自己愿意站在哪一边,你站在哪里,你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哪里,哪边就是赢家,这是你自己的选择。

22、 人活着要有目标要有方向感。强迫症不是大道理治愈是在行动中治愈的是在生活实践中治愈的。最好的方法,无为而无不为,生活是治愈强迫最好的药。

 

                       不倒翁老师







鄭氏咨询原机构翁老师谈康复的关键 系列文章之二:


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心灵的成长,重视心灵的健康。美好的健康心灵是我们人生最大的财富。灵魂的净化与升华,心与心的沟通交流,真诚解除他人的心灵困惑、热忱服务于他人,这是我作为一名年轻的心理咨询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

···,是想用一颗灵巧智慧的心灵直面求助者的心灵深处,用心去沟通。我认为灵活是一种宽容大度的随和,是顺其自然的心态;灵巧凝聚着人生的创造性劳动;灵敏是一种感悟能力;灵慧则反映了人们的聪明智慧。我对“灵”这个字情有独钟,···,不多说了,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心理方面的相关问题!

 

我们都生活在由自己的感官所塑造出来的主观世界里。我们改变不了外面的的世界,也控制不了别人,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对世界和别人的看法。去改变对自己对人、事、物的评价和反应,只要改变自己(头脑中的世界)那么自己的人生便会有所改变!有一个心理现象就是潜意识无法判断事情是真还是假,只要我们不断的重复想象、加强并相信它,它都会变成真的。所有的改变都从改变信念开始,要有积极健康的心理暗示,凡事看正面。

 

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三大关系一定要处理好:1自己与自己的关系2自己和他人的关系3自己和环境的关系。首先学会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在康复的过程中切记不要埋怨、责怪、批评自己否则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一定要善待自己——理解、接受、原谅自己性格中的缺陷包括强迫、焦虑的症状,这一切是你人性的一部分。你的强迫焦虑是大脑的生化不平衡造成的,没办法的事,接纳它吧,若反抗那是在违背大自然的规律,结果只会使得其反会更加痛苦。强迫的治愈过程也就是性格的完善过程。不求好受但求接受;不求完美但求成长!要尊重自然规律、现实规律、人性的规律,顺者昌逆者亡。

 

强迫症的本质是个体对真实自我的排斥与否定,只有无条件的接纳症状才能停止与自我的博斗。强迫就是能量的内耗,只有把能量放在你自己以外的新鲜事物之上才能减少内耗与内斗,注意力所在之处就是能量汇集之处,当你的能量用对地方了你的内心就平静了,你的生活就正常了。强迫症不是大道理治愈是在行动中治愈的是在生活实践中治愈的,左手接纳右手行动。改变信念、接纳自己、忍受痛苦、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这是必经之道。把注意力放在生活上,放在为所当为上。生活才是治愈强迫的良药!

 

首先学会判断自己是否患有焦虑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抑郁症?

 

如何判断是否患了焦虑症?
    ————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分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发作无明显、无相关特定情景、不可预测;间歇期常担心再发作表现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植物神经紊乱症状或失控感,发作突然,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广泛性焦虑: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紧张不安,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摆脱,而感到痛苦。如果有以上症状,应该及时找医生咨询。

     如何判断是否患了强迫症?
      ———— 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而这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且痛苦;明知没有必要,却无法自我控制,也无法摆脱(病程标准三个月)。病程迁延的强迫可表现为以仪式化动作为主,如反复检查门锁等,此时精神痛苦可减轻,但社会功能的损害则已加重。如果有以上症状,应该及时找医生咨询。

      如何判断是否患了抑郁症?
    ———— 一段时间内(超过两周),明显感觉具有以下症状四条以上的:睡眠不佳,早醒为主;食欲下降,体重减轻(2.5kg以上);心情不开朗,从闷闷不乐到悲观绝望;感到脑子变笨了,记忆力极差;对能力丧失自信,甚至觉得自己是个废人、罪人……;无躯体疾病证据而感到疲乏无力;有时有轻生念头,甚至做法;懒言少动,严重者大部分时间卧于床上。如果有以上症状,应该及时找医生咨询

 

这一切的神经症都是由心理作用引起的。其含义是指因精神上的迷惑曲解、心理冲突、自我暗示等因素而形成症状,并使之固定化,而决不是由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森田正马认为“神经质”症状纯属主观问题,而非客观产物。注意力越是集中在“症状”上,感觉越敏锐,“症状”也就越严重,注意和感觉相互加强的作用形成恶性循环,森田称之为精神交互作用。

 

在上一篇康复体会中我谈过强迫的形成原因、强迫人格的表现、强迫症人的苦恼以及康复体会22点,今天再补充一些强迫治疗中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

1、一个人出现任何心理问题,几乎都与不能自我接纳有关,不管是性格还是症状,接纳都是改变的基础。能真正认识和领悟了接纳的意义就等于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接纳并不等于认同。

2、摸清强迫症的脾气,不去进行激烈的排斥与抵制、否定。允许各类意念、杂念在脑海里出现不作是非好坏的评价,也不要作应该还是不应该的判断。若坚持不接纳或否定这些心理现象会使正常的心理产生反向的作用,造成精神内部冲突。

3、人的感情、情绪变化有它的规律,注意越集中,情感越加强;若听其自然不予理睬,反而逐渐消退。患者要认清情感活动的规律,不必强求改变,要顺应自然。主观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才能跳出思想矛盾的怪圈。



4、事物分为可控与不可控的。可控的是指个人通过主观意志可以改变的事物。不去控制不可控制之事,接受人非圣贤这一事实,不可控制的事物是指个人靠理智或主观意志不能决定的事物。要把努力放在可控的事物上,去做有确定意义且能见成效的事情。

5、强迫症人习惯的把注意力放到心里面,想把症状思考清楚,而实际上如果症状是想的清楚的,那这世界上就没有强迫症了。森田疗法的真谛在于行动、生活,不在于是否理解森田理论。要少想多行动!

6、放弃不要再有一丝的强迫观念或行为出现,这个愿望很美好但不实际,这个想法是危险的。健康人也经常会有各种强迫的观念或行为出现,只是健康人在事情解决后,强迫也结束了。健康人关注解决问题关注解决的方法,而强迫症人关注强迫症状与强迫行为。

   


    7、要减轻强迫症状在心目中的“份量”随着其重要性及关注度的下降,它发作的概率也在下降甚至消失,这就为进入良性循环创造了条件。症状不重要了情绪才会平静,而只有情绪平静了才会反过来使症状得到缓解与消失。

    8、强迫症状容易反复,这是强迫症人的性格决定的,敏感、多疑、固执、完美主义、、、,反复是一种必然现象,症状反复一次,你就更进一步看清楚强迫的真实面目。不去理睬症状的反复,应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也不是永恒的。

9、不要怕失败、不要怕失面子、不要怕丢人现眼,不要掩饰自己的缺点和弱点,把毫无用处的虚荣心抛开,用真实的自己面对现实。坚决置具体的症状和性格的缺陷不顾,咬着牙去行动!不要祈求好结果,也不要担心坏结果,只要行动了,就是成功!



10、强迫症对小事耿耿于怀,思前顾后,事前忧虑事后后悔,这种注意力的分配不当影响了对大事、重要的事的关注和能力的发挥。

11、性格决定行为,行动同时也能造就我们的性格。性格与行为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要借助于行动来调整和不断的完善我们的性格。

12、强迫症凡事爱往坏处想,不停的想象和预测可能发生的不利结果,他又不愿意这么无休止的想下去,可是一旦开头,就陷进去了不能自拨。干脆一步到位直接想到最坏的结果,人最坏的结局就是死亡。如果能连死都不怕了,那些鸡毛蒜皮的东东算什么呀

13、坚持森田式生活方式,也就是规律化生活,坚持学习与工作,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并养成什么事都迅速着手的习惯。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提高你在现实生活中的适应能力!

 

以上是我总结的强迫症康复观点,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鄭氏咨询原机构钟老师文章:



强迫症康复的几大关健要素

 

 

一,不要把强迫症当成“病”

 

强迫症不是器品质性疾病,目前心理学所采用的是医学的疾病诊断模式,喜欢把心理问题命名为这个病,那个症的,这样会使很多“神经症”的朋友一看到自己是强迫症,或是社交恐怖症,觉得自己是个病人,有病那要治疗啊,不然会更加严重的,且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病人,然后很多不能完成的目标,没有做好的事情,最终给自己找个合理的借口,因自己有强迫症,不然我肯定会做得很好的,在我的咨客当中经常有人说,要不是我有强迫症,我早就考上清华大学了,他们为什么这么说呢?说到底还是把这个目标没有实现最终归因到自己有这个毛病上了,他们就不会想想,难道那些没有考上清华大学的都有强迫症吗?

 

 

,与普通人一样去做你该做的事

 

在我的咨客当中,有很多朋友问这样问,钟老师啊,我什么时候病才好啊?好了我就好好去找工作了,好了我就去谈恋爱了,好了我就开始考研了等等,他们之所以这样说,,还是觉得自己有病,一定要让自己好起来,一要让自己完全康复了才去找工作,才去谈恋爱,才去考研等等,那么我现在告诉你,如果你要等到你完全康复了才去做这些事,那么你是永远等不到这一天的,只有你从现在开始带着症状去找工作,带着症状去谈恋爱,带着症状去考研等等做你当下该做的事,做你当下想做的事,一定会有朋友这样问,这样做很痛苦啊,这样做很难受啊,是的,不错的,目前带着症状去做会痛苦的,会难受的,目前痛苦也好,难受也罢是正常的,是理所当然的,要是现在做不痛苦了, 不难受了,那不是与普通人一样了吗?那你们为什么要来参加咨询呢?只有你现在带着这种痛苦,带着这种难受去做你该做的事,那么只要你持续一段时间,你就会感觉到原来的那些强迫观念也好,强迫行为也罢,会在这个做事的过程中慢慢谈化,那么你的焦虑情绪也会慢慢减轻的,一定是这样的!

 

 

,处理好一些现实中的冲突

 

···,强迫症的康复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过去曾经受过心理创伤也好,受到什么刺激也好,这么多年已经记忆模糊了,在意识层面已经很难再现出来了,唯有当下的一些冲突,,当下的一些难以处理的事,使我们强迫症状久久不能淡化,甚至会加重,当把当下的冲突处理好了,你的焦虑情绪会缓解的,焦虑情绪缓解了你的强迫症症状也会随之而减轻的,哪些是现实中的冲突呢?如工作上的困扰,婚恋情感上的困惑,人际关系紧张等等,把这些现实中的一些冲突给处理好了,强迫症状也会减轻的

 


,让自己忙起来

 

记得我的一个同事,他当时来到机构应聘工作时,他说他原来也有强迫社恐的,还有很严重的失眠,后来也没有去看心理咨询,也没有吃药,结果奇迹般的好了,原来那些症状都不翼而飞了,别人都很好奇,问他时,他是这样说的:他毕业后就开始不停的找工作,因不想再问父母要钱了,自己必须要独立, 有了这样的信念,他就是顾不了神经症的症状了,不断了去投递简历,不断的去参加面试,面试后还要参加复试,当时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快找到一份工作,活命为主,因自己口袋钱不多了,因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找工作很困难的,于是这个城市不行,去那个城市,最后来到了上海,据他所说,在上海也是找了好几份工作,最后才到了我们机构,整个过程忙了好几个月,等到了机构,觉得已经终于松口气了,他发现原来的那些症状已经早就没有了,原来严重的失眠也不见了,有人会问怎么这样就好了呢?是的,你想想看,他那几个月下来,一直在忙于找工作,找不到工作自己就面临挨饿,也就是说他的后路已经给切断了,只有去找工作了,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使他在好几个月的时间里不断的忙起来,使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当下该做的事情上了,而没有去关注症状了,正是这样持续了好几个月时间,使他原来神经症的惯性给切断了, 而且他没有把找工作这件事当成治病的方法,只是自己的生存所迫.

 

 

,带着不完美的心态

 

 

有一句话叫做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我们强迫症的朋友总是过度的追求完美,比如摆放物品时,总是一定要摆放成横平竖直,不能有一点偏差,看见餐桌上一定要干干净净,不能有一点点灰尘等等,在他们的生活中会有很多类似这样过份的追求完美,可想而已,每件事都这样去做,他自己也觉得非常累的,结果因过份的追求完美了,反而导致不完美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举个例子,二个木匠,一个姓张,一个姓李,老板让他们一天的时间把他们所负责的木材的长度都量下,他们的任务是经过老板的分配是一样多的,张木匠用普通的木匠尺用了一天不到的时间把他所分的木材都测量好了,准备向老板交差,去之前他想看看李木匠是不是也测量好了,去一看,见到李木匠非常焦虑的样子在用很精细的测量工具正在测量,张木匠问他弄得怎么样了,他回答,到现在我一根还没有测量好,总是感觉不是太精确,发现他前后用了好几个尺子在测量,这时张木匠就对他说,有普通的尺子就可以了,不用那么精确的,我们学过物理学都知道的,再精确的测量工具,误差总是存在的,朋友们,你愿意当那个张木匠吗?他那种过份追求测量的精确,看起来是想把木材测量得更加精确(完美),结果别人早就测量好了,而他一根都没有测完(不完美)

 

 

在我们生活中,适当的一些完美,也很有必要的,很多知名公司正是对自己的产品想精益求精,好还要更好,正是有了这样的品质才能让他们的产品具有竟争力,更好的服务顾客,但这种完美也是无限接近的,也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完美的,另外这种完美心态看用在什么地方了,有的地方不需要那么完美的,而强迫症的朋友喜欢处处都要追求完美,结果当然弄得自己疲惫不堪.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