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社交恐怖症、各类恐怖症治疗文集

专业心理老师的各类(社交)恐怖症治疗文章

社交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2011-04-01 19:13:58)


CCMD-3关于恐惧症的诊断标准: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病人明知没有必要,但仍不能防止恐惧发作,恐惧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病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


【诊断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恐惧为主,需符合以下4项:


①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②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③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④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


(3)对恐惧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症状;


(4)排除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疑病症。



社恐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2)害怕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如在公共场合进食或说话、聚会、开会,或怕自己作出一些难堪的行为等)和人际接触(如在公共场合与人接触、怕与他人目光对视,或怕在与人群相对时被人审视等);


(3)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


(4)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鄭氏咨询原机构chales2老师论强迫症和社恐症的痊愈

 

chales2老师:

 

1.用一句形象点的话来形容,社恐者是一个“枯萎”的人。通过长期的滋润,是完全可以慢慢康复的。当然不可能很快就康复,就如一棵失去了生气的树,要慢慢的保养,培育,这是自然界的规律。

 

2.还有就是自我封闭。不敢开放自我去面对这个世界,是没有办法谈康复的。我康复的最后阶段就是出来工作后完成的,人的精神需要某种刺激,不然就会失去生命力。任何健康的人让他长期封闭起来,都会出问题,精神会萎缩,不是说会闲出病来吗。

 

3.坚持做积极、有建设性的事。你会发现,积极、建设性的事有潜移默化的治疗能力。

 

4.光看理论肯定好不起来的,很多真实世界的体验是通过看文字得不到的,即使通过文字描述,看的人也无法真正地体会。好的过程肯定是接触现实世界,不断有新的体验,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可能光看文章就好起来。不过因为看文章太多而得病的却不少:)

 

5.一切都是因为强迫(或社恐),如果没有强迫,我就会多成功多厉害。不解决强迫,你叫我怎么正常生活?错了,完全错了,你把二者颠倒过来了。一切都是因为你的生活方式,所以你才会有强迫。不信各位就看看你自己吧,你是怎样生活的?怎么做事的?让你办件事,你会办得好,表现得自己很有能力吗?你有兴趣爱好吗?你的生活充实丰富吗?要知道整天封闭自己,跟一根木桩是没有本质区别的(都没有能动性,无能)。你的不正常的生活导致了你的不正常。如果你用积极健康的行动慢慢调整生活,渐渐变得优秀能干,什么强迫社恐不治而愈。

 

6.“因为我有我的梦想”,我想提醒一下,多数情况下,梦想会害了你,尤其是那种不切实际的欲望。社恐或强迫的人尤其如此,所谓的“梦想”会把你压垮,有副作用,我社恐时也曾经深受其害。为什么呢?“梦想”让你不是活在当下、不是脚踏实地、不真实,而这偏偏是你唯一能够把握住的。于是,你什么都无法改变,而且梦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会不断打击你、破坏你的积极性。现在知道“梦想”的害处了吧,欲望越强,越自己打击自己,尤其是还没有培养到足够能力的人。

 

 

这并不是说不要有目标。我们要分清楚不同概念,不切实际的奢望是有害的,比如:我一定要出人头地,我要辉煌腾达,我要成为大人物。。。。。天啊,看看你的现状吧,脚下的路都走不好,何必做白日梦而浪费了宝贵的行动时间,穷耗精力。积极向上的目标是有建设性的,比如:我要充分准备,把这件事做出色;我对什么什么感兴趣,一定要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你要有真实的需求,而不是乱喊)。。。。这些都是有好处的。因此,想健康的话,先泯灭你不切实际的梦想,它让你迷途不返;留下你本能的需求,它让你活在当下。

 

如果有谁误入这种歧途,我想提醒一下,因为我就走过这种弯路。人要面对现实。

 

7.我想谈一下如何治好自己的神经衰弱。

人只有在精力充沛的时候才可能有幸福感。累、迟钝、状态差是不会有幸福感的,即使让Twins给你做女朋友,你也没有激情。

 

给你的建议是:1、每天坚持体育锻炼,跑步、打球、在室内的话做做体操也可以。2、珍惜、保养好自己,不要自己作践。每天早上喝一杯牛奶,没有至少喝一杯水,白天多喝水,每天睡1个小时午觉,有规律地作息。

 

对于神经症康复的问题,我可以告诉你:不用有丝毫的怀疑,我确确实实,如假包换地完全康复了。

 

8.我说一点很多神经症还没有康复的原因。因为你跟生活没有“建立感情”,你没有那种热情。比如,对别人讲的话没反应,无动于衷,反应迟钝,木纳。对维护自己的利益,竟然毫不在乎,麻木不仁,没感觉,我相信很多社恐都那样。这种没有感觉的人能健康吗?简直就是行尸走肉。只要你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你会有重生的感觉,生活对你来说才刚刚开始。要勇敢去面对,享受生活给予的一切。“对什么都不在乎”通常是无能的代名词,软弱无能,只好说不在乎。MD,自己利益无故受损你也不在乎吗,你不会主动去为自己争取利益吗?一个人要自尊,自爱,珍惜自己,好好地培养自己。如果你对什么事都没感觉,对什么都没热情,那是没法康复的,想想就知道那不健康。

 

9.知道这些还不够,要健康,你的生活还要有“内容”,不能空洞洞,没思想没主见没能力。流水不腐,水动则活,不动则死,人也是。人是在不断地流动的,时刻以言行改变着某些事物,健康的人如果不“流动”,久了必然出问题,人都会说闲出病来。

 

如果你没有对生活的某些事物建立感情,那么你很难走出来,因为你老是喜欢思考自己有没有症状。

 

10.还有,对于康复,大家不要追求“完全康复”,有害无益。世界上没有完美,所谓“健康”的人也经常有很多问题,烦恼的。生活中也有内向,害羞的人。康复90%以上,基本上就可以说是完全康复了。残缺没什么不好的,正因为不完美才生动形象,才有活力。完美主义等于瘫痪。能健康正常地生活,就够了啊,还想怎样?看人眼睛完全没有一点紧张?不可能的,遵从本能吧,正常人有时看人也会紧张的,而且不同情景下感受不同。跟一个人的自信,气质,性格有关,有时跟双方的地位,关系也有关。跟一个人交流,如果你经常跟他(她)目光交流,这不仅是你自信心的表现,还会让对方有心领神会的感觉,有知己之感。

 

 

11.我现在在鄭医生的网络心理咨询室讲课,。。。。。。其实很多心理疾病的康复,说到底都是“回归自然”了,顺应了自然规律。我们以前的种种欲望,种种妄想,都将自己害得欲罢不能。人要遵从本能,跟从真实的自我,善待自己。

 

 

12.以我现在的状态来说,我觉得社恐的人(包括我以前)在乎﹑关注的东西不对。我现在在乎的是自己的职业发展﹑生活﹑工作上的各种事情。虽然有时被纠缠得欲罢不能,但毕竟活得自然﹑真实,这是在外耗。这些行动都是有主观能动性的,能够通过积极行动去改变一些事情。这就是所谓的“康复”。社恐者和强迫者在乎的东西不对,他们集中几乎所有精力去在乎自己的某种“感受”,或者一些莫名其妙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内耗),这样就导致没有多少主观能动性,什么都改变不了。想想也知道,不能改变什么的人就跟木头似的,能健康吗?健康的系统是一个开放(不封闭)﹑主动的系统。

 

 

13.如果你对某种事情特别在乎,这个地方往往是你的弱点。也可以这样说,之所以这是你的弱点,是因为你太在乎了。太在乎导致无法解脱,导致放不下。无论是社恐和强迫,他们都极端地“放不下”,非常在乎关注某些东西。死钻牛角尖。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N次还不回头。

 

 

不但强迫社恐,任何事都是如此,太在乎太执著了就会痛苦﹑放不下﹑无法解脱。感情何尝不是如此?名利钱何尝不是如此?世事如此,太在乎就受罪。所谓“正常人”也会有各种社恐强迫之外的烦恼﹑痛苦,也有深有浅。也会形成心理病。

 

 

 



对社交恐惧症的分析

(2011-07-22 19:11:06)

 

社交恐惧症者通过紧张的症状来达到回避的目的。焦虑进入意识,转换为症状。这是社恐者特有的适应方式,他从中获得了好处。这种焦虑可能来源于幼年的个人潜意识,或集体潜意识。症状出现在人际交往时,这是特质的。


而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人最早的人际关系。长大后这种关系将被不断重演。例如一个异性恐惧的女性,她在幼年时与父亲的关系中产生了焦虑,压抑,沉入潜意识。但问题在长大后浮现出来。


我们要用普通的适应方式去融化社恐者特有的适应方式。






  

       鄭氏咨询张老师谈社交恐怖症康复的关键


1、 社交恐惧的意识与人格理论


社交恐惧的构成因子:1 意识中的体验否定  2 人格自体中客体的谬误      


  意识提出目标要求,潜意识实现过程结果。如脸红恐惧者不允许自己脸红,但却总是脸红,因为脸红是潜意识里需要达到的结果。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在消解潜意识里的焦虑,反复呈现的是有未解决的问题。而退行的位置就是问题所在,如异性交往问题,就是退行到潜伏期,小学阶段异性交往是被抑制的,这个时期,同性一起更利于对自己的认同发展。退行到此阶段,就是自我认同未建立完整。       


客体是自体的观察者,而每个人的客体都是自体中的客体投射。所以,人际交往是与别人在我们意识中形成的内化客体的交往。如一个胆小的人,他意识中的客体都是强大的,这是他懦弱的原因,并习惯以此来判断。内化来自于早起经验,自我通过内化构成客观世界。一个人的客观世界和需求相联系,自体中的客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是两个概念。      


   投射可以简化问题,但难免出错,如孩子的奶奶觉得孩子冷,便给他穿了很多衣服,但事实上孩子很热了;自己饿了,会叫同事一起吃饭,而可能同事忙工作并不饿。这种不对等在社恐中尤其明显。犹如盲人摸象,以一点来判断全部。自作多情,以为自己在乎的,别人就都看重。脸红的为脸红痛苦,手抖的为手抖痛苦,而他们彼此都不认为对方的是问题。  


       潜意识是不会思考的,而是完全信任,无比包容,没有时间,是非现实的。而意识是现实的。

 

 


2、二十多年的社交恐惧案例及反馈


孙女士,35岁,已婚有子,在一家大型贸易公司工作。


    她自诉,从小就比较胆小,父母是知识分子,对她要求严格,父亲脾气暴躁,但从未动手打过她。她很怕父亲,父亲在家时,她便感到紧张,所以她很希望父亲出差。她有个姐姐,却性格外向开朗,很自信。那时只是胆小怕事,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读初二时,慢慢出现上课不敢看老师,和同学接触也会很紧张,这些问题持续存在。   


  工作后,变得开朗些了,但见重要客户,或领导时,便会非常紧张,不敢与人对视,必须要站到别人的旁边,甚至感到自己要晕倒了。曾到医院做过检查,未发现器质病变。在医院做过几次心理咨询,但她觉得那位咨询师并不了解她的问题,就放弃了。     她的工作能力还是不错的,领导要提拔她,这让她感到很恐惧,非常痛苦,甚至想放弃工作回家.但又不甘心,觉得自己这样也影响孩子,所以很急的联系到我。     开始咨询时,她在家休假,也想借此好好调整下自己。   


  她说有时老公出差,自己和儿子在家,晚上会感到很恐惧,怕有小偷坏人会闯进来,也休息不好。因为以前小区里发生过盗窃的事情,但是多年前了。     我说,焦虑并不能帮你避免什么,把这看做是必然的。心理冲突就没了,情绪也就慢慢平复。   


  第二次咨询时,她说这个问题解决了,自己也不怎么害怕了,休息也好了。     我说,社交方面的问题,要上班后解决。她感觉好些了,也很期待上班。 她谈到自己成长经历中也没遇到什么刺激性的事情,觉得自己的问题就是因为胆小造成的。     我说,是有关系,但不完全是这样。     她小时候家教严格,父母的要求内化,成为她自己的要求,所以她对自己要求也是很严格的,自我受到压抑,无法满足理想我的要求,形成心理冲突。     这次咨询时,她已经上班几天了,感觉很不好,没有效果。接下来的咨询还是这样。她感到自己好不了了,毕竟这么多年了。     我说,变严重是正常的,一方面,你觉得在治疗了,所以会更关注自己的状态,再有这是积蓄多年的能量释放,这本身也是治疗。  


   后经过系统咨询,一次她和我说,上次咨询后,当天下午,她见同事时,忽然有所领悟,觉得别人根本没关注自己,紧张一下子没了,也敢看别人了,也自信了,那天见大领导,居然也没感到紧张恐惧。接下来的半个多月都很好,很开心。     她说,真想不到,痛苦了那么多年的问题,居然是这么简单的事情,真是只在一念之间,一下就蒸发了。以前一直认为是胆小的性格造成的,原来不是这样,这只是个虚假的心理问题,想出来的。 

 


5、社交恐惧浅析


社交恐惧症者通过紧张的症状来达到回避的目的。焦虑进入意识,转换为症状。这是社恐者特有的适应方式,他从中获得了好处。这种焦虑可能来源于幼年的个人潜意识,或集体潜意识。症状出现在人际交往时,这是特质的。

 

    而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人最早的人际关系。长大后这种关系将被不断重演。例如一个异性恐惧的女性,她在幼年时与父亲的关系中产生了焦虑,压抑,沉入潜意识。但问题在长大后浮现出来。

   

我们要用普通的适应方式去融化社恐者特有的适应方式。 

 

 


3、自己的想法就是整个世界


 

社交恐惧:自己的想法就是这个世界

(2013-06-17 06:16:39)

 

想象和现实是不一致的,现实不会按照我们的想象去发展。有时我们觉得是事情自然是这样,但结果却证明我们想错了。社交恐惧的痛苦在于,以为自己的紧张、脸红都被别人看到了,被笑话。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主体,而我们却把别人都当做了自己的客体观察者,好像别人存在的意义就是给这个痛苦的世界做配角。人感觉不舒服说明存在问题,因为是我们想错了。别人不会对你的出汗、手抖感兴趣。这有什么意思啊?人们是对幽默的人,有意思的事感兴趣。社交恐惧是让自己活在了整个世界里,而忽视了我们只是六十亿分之一。仰望星空,我们渺小的如一粒尘埃。正确的认识自己,以游戏的心态去面对人际,把自己从高处放下了,就不会紧张了。社恐其实并不难治。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是不得法。有人说,中国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不超过梁山好汉的人数,而真正能解决神经症性问题又是更少了,所以我们遇到的很多无效治疗也就合理了。








社交恐惧之赤面恐怖

(2013-06-18 07:42:43)

凡是说自己有赤面恐怖的,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你们的脸根本就不红。你现在去照照镜子。在社交场合你感受到的是面部潮热感,你错误的把这种感觉当做是脸色了。再有就是严重夸大了,有的说红的发紫,总之和常人的脸红不一样。当然这也只是焦虑感受,因为你的脸不红。你意识到过这点吗?再有就是把脸红看做是丢脸,而且别人都在看我出丑。这是社恐者的通病,以为别人都是自己的观众,自己时刻站在舞台上。你要知道每个人都是自己世界主角。这些是表层的问题,我们要做的是找到这些症状背后的东西,为什么会有症状重复。这些表现、观念是从哪来的?以及价值观的问题,你的内心是骄傲的,你觉得自己应该是善于交际,口若悬河的。可其实我们是很渺小的。我们拥有的就是最好的,每个人都不是别人。







社交恐惧的三个问题

(2013-06-28 15:52:43)

 

1、责任


紧张是我们给自己加了太多责任,比如见到邻居、亲戚、同事,要打招呼,和别人在一起不能冷场,我们承担了全部责任。而事实是如果两个人在聊天,也就是各有一半的责任,而人越多责任就越低。当然交往并不是这么刻板,聊天不就是有意思吗,不就是玩吗,是我们太认真了。还有和客户接触,见领导,那就是工作啊,工作是什么呢?为衣食无忧,为充实,为专业发展,但工作只是一件事,很多人把工作和自己混淆了,以为工作就是自己,不是的,工作只是做事。人最重要的是健康和快乐,所以,这样想,除了快乐,我没有任何责任。


2、被关注感


紧张是我们时刻站在人生的舞台上,觉得别人都是我的观众,别人的眼睛随时都在注视着我。人是为自己而活的,而非表演给别人看。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没人会去给别人当观众。你认为的关注,只是别人看到了你,看到不是关注。我们的痛苦对别人来说就是个笑话、故事,反之亦然。比如电视剧里小姐是主角,但丫鬟在她的生活里也是自己的主角。


3、自我中心


我们以为自己的想法就是整个世界,而别人都在配合着我,别人就想看我紧张出丑,其实别人根本就不知道这码事。而我们还自作多情的想尽办法伪装自己。比如我们觉得自己圈子里的谁很厉害,其实圈子外有本事的人太多了。我们通常生活的范围是家,公交站,单位,比如我们在单位外面看到一个商品广告,在公交站又看到了这个广告,在家附近还看到了这个广告,我们便以为这个商品太火了,满世界都是。其实不是的,它只在这三个地方出现,就是针对上班族的。显然这三个地方不是整个世界。仰望星空,宇宙不过是一粒尘埃,我们哪是什么中心呢。

 








 




走出社交恐惧

(2011-02-11 15:44:30)

 

社交恐惧症状的核心是怕人,尤为是重要的人,也或半生不熟者,常会尽力回避社交场所,但为此很是苦恼,会自我否定,感到深深的自卑。想自己应该性格开朗,善于交际,能言善语,有能力应对各种人际场合,那样必有大成就。

核心歪曲观念是紧张是丢脸的,并认为别人察觉到自己的紧张,随时看自己出丑。太要面子,是低自尊的表现。常见症状有脸红,出汗,手抖,表情不自然,不敢与人对视,觉得自己总是注意别人敏感部位,眼神有敌意,表情古怪等。


在非公众场合没什么,或是公共场合没人,也没问题。只是一进入相应的有人的社会情境,问题就会出现。常有预期恐惧。


如与会发言,见领导,同事聚会,签字… 为什么会这样呢?


1、自我中心,主观的认为,在哪里别人都在关注着自己,并注意到自己的紧张脸红。而事实是,别人什么都不知道。即使是看到了,他们也不会在意的。别人不认为这是什么问题,也不感兴趣。别人并没有关注你,就像,你也不会总关注别人一样。你在意脸红,不等于别人也关注。还有为冒汗苦恼的,而所有这些,对普通人来说毫无意义,会觉得很荒唐。因这些是每个人都有或体会过的。普通人说:“我也会紧张啊;我刚找工作面试也冒汗;我们单位一女孩就爱脸红,挺好看的。”但社恐者却坚定的认为别人的脸红好看,我的不一样,红的发紫,太丢脸了。其实她的脸并不怎么红,就是到面部潮热感。


2、人生的意义在于不丢脸。他们说如果能表现自如,自己就可以成功了。谁没丢过脸,遇到过尴尬的事呢,很多人没这个问题,但他们也是平凡人啊,而且他们也会有很多烦恼。人生的意义显然不在于此,但这的确避免了很多责任。


3、过度控制。很多人说控制不住的紧张,其实是在过度的控制。而情绪是不受意志控制的,反而越控制越强化。所以要让自己尽情的紧张,内心的冲突就没了,同时把精力放在自己的事情上,情绪就会慢慢平复。多与人交往,但也不要带着锻炼的目的,顺其自然,有什么事,立即行动,一件事要不然做,要不然就不做,不要空想。


4、欲望。社恐的人大多较内向,而内向的人就是腼腆的,这很自然。可他却觉得自己应该像单位的某个同事一样,外向开朗会来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不足,拿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优点比,那肯定自卑。而那个同事可能还羡慕你呢,他觉得自己坐不住,想看看书也看不下去。有的人也表示自己平时很外向,但一到特定场合就不行了。其实性格也不是这样简单划分的,一个人可能和这些人交往时爱说,和另外一些人交往就不爱说了。要接受自己,扬长避短,才能发展自己。


5、歪曲的信念。把别人看的太重要了,反而总表现不好,影响了正常的社会交往。有句话说,不会背叛我们的只有父母和钱,现在钱也在疯狂的贬值了。再有可能是,幼年时形成的不合理信念在影响着你。如小时侯的一些交往活动被嘲笑,父母的否定批评。


总之,一方面要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去体会。才能走出社恐。










神经症与社恐浅谈

(2011-03-09 19:13:17)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均是感到自己对问题失控了。强迫症,是对头脑中想到的观念。社恐,是在相应的情境中对自己的紧张情绪。焦虑,则是对自己的躯体转换症状的体验,尤其惊恐发作,是焦虑的急性释放,有濒死感,或感觉要疯了。


首先,要弄清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些都不是真实的躯体疾病,而是功能性的。强迫的人不在乎工作的事,他说,只要强迫好了,好工作算什么。社恐的人之所以社恐,是误以为人是可以不紧张的。并且想,见到越重要的领导、客户,越优秀的异性,越是不能紧张,这是可以理解的。而事实是,所见之人越是重要,自然就越是紧张,这也是病?社恐的人说,这些道理都明白,可就是紧张。这句话的意思是,他在那些场合不想紧张,于是便极力控制,体验到的便是情绪失控。


大多数人从青春期后期就开始了。有些咨客说自己从小就内向腼腆,胆小。有的说是因为一些事情导致的。内向腼腆的人就是容易紧张害羞的。而遇到应激事件的人,也是对情绪的纠结,形成固着。有的是怕紧张,影响了人际交往。有的怕丢脸,影响自己的形象。有的怕与人目光对视,想看但又不敢看,不看又觉得不尊重对方,怕人误会。内心冲突。他们的意思是,两个人聊天谈事情时,彼此要全神贯注的注视着对方,那还哪是聊天呢,分明是在照镜子啊!谁都不是这样的,终至出现了问题。所以要像正常人一样去行动,心理就会慢慢健康起来。不能回避,哪里有问题就在哪里解决。而有的人休学了,辞了工作,准备在家专心治疗社恐,这不是南辕北辙吗?











                           鄭氏咨询张老师谈神经症康复的关键



张老师:

痊愈,易者极易,难者奇难。


神经症在美国的诊断标准被更正为焦虑障碍,因为这类问题的核心表现是焦虑。如果你去神经内科,马上会被转诊,因为它是功能性障碍,无器质病变,神经科是治疗脑外伤、脑淤血,脑肿瘤,幻肢痛等的。在诊断为精神、心理问题前,首先要排除器质疾病,可以去拍CT,但是上述疾病,如不及时抢救,用不了几个月也就挂了,您都抗了这么多年了,也就没必要担心了。
神经症的分类:一、焦虑症1、广泛性焦虑2惊恐发作  二、强迫观念  三、恐惧症1、场所恐惧(广场恐惧、幽闭恐惧)2社交恐惧(对人恐惧、异性恐惧)3、单一恐惧  四、恶劣心境 


不问症状   森田正马让病人住在家里,他是医生,他的妻子久亥是护士。病人先绝对卧床七天,每人关在一个屋子里,里面只有一张床,病人除了洗漱吃饭上厕所,只能躺在床上,不能说话。然后轻体力劳动,重体力劳动,最后出院回归社会,一个多月,病人就好了。就像监狱,劳动创造人类,亦能改造人类。森田疗法是不问症状的,有的病人会跑去问护士,护士说:“问正马去!”病人又跑去问正马,正马说:“恩,我知道了,去扫院子吧!”


不理症状    上大学时,我们宿舍一哥们看上外语系一女孩,可女孩没看上他。女孩走到哪他跟到哪,还常在女厕所门口堵人家。女孩非但不喜欢他,还讨厌他。给女孩送花买礼物,都被仍了,女孩给他讲道理,和他辩论,骂他损他,可他还是一直对她好。后来女孩急了,找了几个人把他给揍了一顿,可他就是不死心。那女孩说:“你到底喜欢我哪?我改!”“他说:“同学,这板砖是你掉的吗。”女孩笑了,后来成了他的女友。女孩为何会被俘获,打他骂他求他,都是和他忽应,对他有反应。所以才让他一直追下去,如果女孩不理他,对他冷默,那他早就无望而归了。


不谈症状   神经症的人爱诉苦,缝人便说,说起来没完。因为这样可以轻松点,但这也是对症状的关注,也是对抗。
何为症状  症状就是那个让你魂牵梦萦失魂落魄的问题。


还症状于正常  担心谁都会有,为何痛苦一直与我相伴,所有的快乐却与我无关?一个念头或一种情绪体验的出现,都是没办法的,可你却极力用理智或行为想去消除它,势必徒增烦恼,带来无尽的痛苦。所以心理治疗,只是还症状于正常。


心锁   有一位大师,号称没有打不开的锁,一个智者给他出了一道题,把他锁在铁笼里,只是一把很普通的锁。一分钟两分钟,一小时两小时,大师汗都下来了,裤子都湿了,他手抖了一下,锁自己掉了,原来根本没锁,打不开的是心锁,翻不过的是心内的那堵墙。


动心   有一个小和尚从来没下过山,那年他36岁,师傅带他下山采购,小和尚盯着街上的女子,流着口水,拉住师傅的衣角问:“俺的亲娘!这是什么啊?”“老虎!”回去以后小和尚就一直发呆。
老和尚说:“想老虎呢吧,看金刚经去!”不要学小和尚,要不动心,出现担心的问题了,不对它动心思,不顺着它想下去,带着它去做事。


放下   这天,金蝉长老带着弟子慧根到村里普法。走着走着,前面出现一条小河,但见一女子,在岸边踌躇,想是过河又怕湿了鞋。金蝉长老快步走至近前,“施主,贫僧背你过去吧。”过了河,女子言谢走了,慧根问:“师傅,你怎么背女人啊?”长老说:“我都放下了,你还没放下吗?把裤子往上系系吧,都没裆了!”


不完美的完美    有人做过这样一项实验,记者分别访问了两位成功人士,第一位无论气质谈吐举止,表现的都很完美,第二位也一样,只是采访结束时不小心打翻了水杯,然后记者问观众喜欢哪个人,结果几乎所有人都喜欢第二位。因为每个人都有缺点,难免会做错事,第二位和我们更为接近,所以大家喜欢他。


没有勇气还是太有勇气    有些咨客说自己没有勇气,我说你是太有勇气了,为一些琐事痛苦了这么多年,并且还要一直痛苦下去,是没有勇气吗?你们可以去申请吉尼斯了-最有勇气承受痛苦终身贡献奖。


神经症的病因    未明
精神分系认为,幼年的性需求未得到满足,从而产生焦虑,形成压抑,沉入潜意识,进入到意识层面,表现为症状。
认知主义认为,幼年的创伤经历使我们形成了严格的教条式信念,在成年以后表现为不合理信念,导致出现思维情绪以及行为障碍。
森田正马认为是由遗传素质引起的,高良等人认为是受幼年环境影响。

 

 

生化研究显示部分强迫症患者脑内5-HT含量降低,抗抑郁药对部分强迫症恐惧症患者有效也基于于此。


接纳症状,忍受症状带来的不安,不是忍受强迫的痛苦,症状的出现是必然的,内容有道理没道理,万一还是一万,都不要理它,你理它就上了它的当。不理它不研究它,不是一种内部言语,而是一种行动。


忍受不安,抑制强迫行为,在现在的境遇中,着眼于自己该做的事,有目的的去行动。


不被人理解    经常有咨客抱怨,周围没人理解自己。我说,人家为什么要理解你,人家又没有病,又不懂心理学,你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就是都有问题,余光恐怖的也不会理解赤面恐怖的人,况且感冒还有轻有重,有人发烧有人打喷嚏呢。


强迫症多由生活遇到琐碎而持久的小事引发,逐渐加重,一年以后自动缓解,进入慢性状态,还有一部分人转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临床中应予以关注。


功能性头痛,腹痛等躯体症状的鉴别诊断   1焦虑症的躯体表现,即吃几片安眠药就好,没几天又犯。2疑病观念,反复就医,明知没什么,却很担心,最喜欢听医生说,“你没事!”  3躯体形式障碍,整日奔走于各大综合医院,检查无器质病变,病人却认为是仪器不够先进,要求医生做手术,打开看看。大夫没病,当然不会答应。这种病无论怎么治也治不好,反过来也可以辅助诊断。


神经衰弱   这里不是森田说的那个,他的神经衰弱是指广泛性焦虑的躯体症状。这里指疲劳综合症,这种人易兴奋易疲劳,有脑功能失调症状,注意涣散,
但涉及自己喜欢的事物,注意力却特别的集中。易激惹,表现为内向攻击,即愤怒-压抑-后悔。而躁狂的易激惹则表现为外向攻击。


抑郁症的治疗  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心理治疗可有效预防复发。认知疗法挑战其非理性信念,森田疗法鼓励行动,体验生活的乐趣。有严重自杀观念行为的,和难治型抑郁症要进行无抽搐电击治疗,可快速有效改善情绪,因为药物起效要在一周以后,而心理治疗则更为缓慢。


神经症者的焦虑抑郁    有的人说我有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有如他就是CCMD-3,我说你只是有些抑郁焦虑情绪,这些是每个正常人都会有的,你这么痛苦,心情能好吗。


森田疗法治疗范围   最初森田疗法只是用于神经症的治疗,近年来随着理论的发展,治疗范围也不断扩大。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期,癌症,临终者,也在治疗范围。总的来说,不是急症,就可以。


同性恋问题   同性恋是指性指向为同性,他们本身不觉得有问题,而是家人苦恼,周围人看他们奇怪。我们生活中会看到有的男人女子气比较重,有的女孩像男孩,他们没有问题。男同性恋中扮演女性角色,女同性恋中扮演男性角色的为绝对同性恋,是不可纠正的,另一个一般是双性恋,可以纠正。易性症,在幼年就喜欢和异性小朋友玩,进入青春期后,坚定的要求改变性别,但变性后也有后悔的。同性恋在美国精神疾病中已被删除。他们只是性指向有问题,其他方面没问题。这只是一种进化中的变异,变异多是有害的,他们也不会有后代,我们只需对他们宽容

 

 

 


风吹过,雨零落,心宽阔,情懦弱。一江拓,叶残破,梦迷惑。   风雨心情,一叶梦。这即是神经症。
神经症人看了要悟道, 抑郁症的看了笑笑,精神分裂症看了好好吃药别乱跑。
推荐音乐   小柯《藤》
              砾江作品
(以上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
由于水平有限,内容格式可能都有错误,请郑老师批评更正。







                 鄭氏咨询看心老师谈康复的关键


看心老师谈康复

 

咨询中常见问题

 

1、来访者:神经症多久能治好?

咨询师:有些人快些,大部分需要一个过程。我们的主观意愿会阻碍这一过程,就是说你想三个月好,三个月肯定不会好。

2、来访者:有治不好的吗?

咨询师:每个咨询师都有解决不了的,我觉得有的人对自己的问题比较偏执,有的对咨询总有自己的想法。

3、来访者:我要不要把自己的问题告诉别人?

咨询师:不用,大家都是正常的,以正常人的身份,和正常人交往,过正常的生活,就正常了。


4、来访者:我是不是这里最严重的?

咨询师:每个人都很痛苦,只是大家都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面。这里不能只看病程。

5、来访者:我会发展成精神病吗?

咨询师:基本不会,因为精神分裂症的人不会担心自己是精神病。

6、来访者: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治,从不懈怠,却屡战屡败,还有希望吗?

咨询师:这些挫折对一些人来说是必要的,这会促使他们最终走上归顺自然这条道路。



7、来访者:放弃治疗,不治而治,我这么多年也没去治,一直在工作,怎么没好啊?

咨询师:不治的是症状,你一直在排斥、对抗、回避,虽然没去治,但是在自治。

8、来访者:我想报考心理学专业,可以吗?

咨询师:如果是为了治好自己,那就不用了,上学还是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以后的就业。

9、来访者:如何对待痛苦,疲惫?

咨询师:把它当做常态,学会享受痛苦,我就这么酷。



10、来访者:什么是幸福?

咨询师:快乐。

11、来访者:抑症怎么治?

咨询师:用药,矫正歪曲认知,降低自己和家人的欲望,抑郁发作时,睡觉就行了。对于恶劣心境和环性心境障碍则要建立建设性的生活方式。

12、来访者:神经症包括哪些?

咨询师: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其它或待分类的神经症。

 

13、来访者:神经症人的性格问题。

咨询师:自我中心,患得患失,价值感强。

14、来访者:我每天都要跑步,并非喜欢,只是不跑步会痛苦。

咨询师:痛苦的时候不要跑步,对痛苦不用采取任何措施,去做自己该做的事。

15、来访者:如何放下?

咨询师:带上才是真放下,带着这些祛除不掉的问题,冲突没了,心就放下了。



16、来访者:症状是怎么回事?

咨询师:念头、不安+排斥=强迫    脸红、紧张+排斥=社恐   不安+排斥=焦虑

17、来访者:孩子在咨询,我们家长该做些什么呢?

咨询师:什么都不用做,和以前一样就行了,只是在他谈到症状时,不要理他。

18、来访者:我总会产生矛盾,比如:顺其自然、顺应自然,接受、接纳,必然、如是。

咨询师:不必咬文嚼字,这会让你再次陷入强迫。



19、来访者:真正痊愈的人什么样?

咨询师:看到心理学文章没感觉,遇见咨询师不谈心理学。

20、来访者:你是用什么方法把别人治好的?

咨询师:万法皆归于无法。

21、来访者:神经症好了以后还会复发吗?

咨询师:情绪就是波动的,思维也是变化的,生活中会遇到各种烦恼,真正理解了,还谈的上复发吗。



22、来访者:与人交往时我脸红紧张,重目睽睽下,太丢脸了。

咨询师:别人并不会在意这些,这只是自己的主观想法,你想唐僧一伙不远万里前取真经,对你来说不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吗。

23、来访者:情绪不好,特别爱生气。

咨询师:把遇到的不平衡的事看做是必然的,是老天安排的,负性情绪是一种能量,多培养兴趣,合理转移,顺其自然。

24、来访者:正强化、负强化是怎么回事?

咨询师:正强化是做了这个行为可以得到快乐;负强化指做了这个行为可以避免痛苦。例,努力工作得到升迁,就是正强化。下雨收衣服,是负强化。惩罚是指做出一个行为获得痛苦,不建议采取。



25、来访者:森田疗法要我们怎么做?

 咨询师:奋发图强。

26、来访者:什么样的人容易好起来?

咨询师:明白的,能听话照做的。

27、来访者:我这几天发现一个方法,效果不错。

咨询师:可还是在对抗啊。



28、来访者:我觉得自己不是恐惧,是强迫。

咨询师:恐惧的对象是外界客观存在的,会回避;强迫的对象是自己的内心,对问题不回避。

29、来访者:我小时候父母总吵架,我爸还打骂我,我觉得今天的痛苦就是他们造成的。

咨询师:以前有一个笑话,一个记者去采访一位百岁老人,“您能告诉我您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吗?”老人说:“不吸烟不喝酒,心态平和。”这时后院有人大喊大叫,记者问怎么回事。老人笑着说:“我爸爸每次找不到烟酒,就会发火。”

你想,天下哪有夫妻不吵架的,父母的宠爱打骂都是关心你,只是方式不恰当。以后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宽松的家庭氛围就可以了。

30、来访者:那我能好吗?

咨询师:工匠造了一把锁,就一定会有一把钥匙。



31、来访者:什么是苏格拉底式辩论?

咨询师: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

32、来访者:周末,我姨给我介绍了个对象,我太紧张了,我要去吗?

咨询师:去,去见见,见了也不一定要谈。

33、来访者:心理学讲的是什么?

咨询师:接受



34、来访者:看书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怎么办?

咨询师:这是心理性质的,因为在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却特别能集中注意,不用在意,迟早都会顺其自然的。

35、来访者:我担心自己失去控制,造成严重的后果。

咨询师:这是具有强迫性质的,担心的不会发生,俗语道,淹死的都是会水的。

36、来访者:我感觉特别虚弱,什么都不能做。

咨询师:其实这些人并不虚弱,相反大都是体质不错的,一般人坚持这么多年不运动,身体早出问题了。

 

37、来访者:我总感觉惶惶不可终日,怎么回事。

咨询师:别总吃安眠药,规律作息,丰富生活,从行动中发现乐趣,建立建设性的生活方式。

38、来访者:我情绪抑郁,做什么都没意思。

咨询师:找一些具体的事情,虽然没意思,但也要坚持去做,就会发现自己可以做到,慢慢就会从中体会到乐趣。

39、来访者:我总是反复要想过去的事情,这让我很痛苦。

咨询师:这是思维反刍,表现为厌恶,所有人都会想到过去的事,允许自己想到,丰富生活。

40、来访者:什么是强迫行为?

咨询师:一件事要不就做,要不就不做。当发现反复去做也无法解决时,要意识到解决的不是问题了,而是内心的不安,停下来,悠闲些,去做该做的事。

 

《插秧诗》

  老子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是水中天。

身心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看心

                                                             2010.4









社恐与强迫的区别,是现实与想象

(2011-03-15 15:21:03)

 

强迫是担心,重复,是对自身、他人和外界环境的要求。社交恐惧指向人,是在公众场合,现实处境。但他们怕的不是那些地点,比如街上没有邻居时,是不会紧张的。严重者会选择晚上出去;同样,一个人在会议室,也不会紧张的。预期恐惧的,也是一定会发生的,因为他每次见重要客户都紧张,所以他的预期是准确的。强迫指向未来,是尚未发生的事,所以担心。是一种威胁。第一,是没发生的。第二是,小概率事件。即万一怎么样,甚至是荒唐的,自己也会觉得可笑。但不确定给自己带来了强烈的失控感,所以极力的试图避免问题的发生。有时实在无法避免,他们会想,还不如真的发生了呢。强迫者担心的,是一定不会发生的,这和社恐是不同的。但其内心有着强烈的欲望涌动。社交恐惧,是对自我的道德要求与真实的自己产生了冲突。比如他们对自己的道德要求是,出门时见到外面的邻居长辈,应该打招呼,这样才礼貌。他们真实的自己是不想理那些半生不熟的人的,或不知道说什么,不想打招呼;同样,见领导时,对自己的道德要求是放松自然的,展现出自己是有能力的,才对自己有利。但他们真实的自己则是不善交际,内向的。但又有强烈想表现好的欲望,所以引起了内心的失衡。


因此,有人认为社交恐惧并不是恐惧,而是一种焦虑。他们为了避免焦虑,所以回避那些有人的场合。恐惧是正在面对危险时,个体产生的情绪,应对方式是逃跑。但其内心并没有社恐强迫那种心理冲突,就只是恐惧,逃跑。恐惧是指向已经存在的,会回避。如单一恐惧,怕蛇。他就是怕蛇,可能有蛇的地方不去,见了蛇撒腿就跑。严重者连图片也不敢看。他的内心没有冲突,他在恐惧时不会去想,如何让自己不怕蛇,就是避开。强迫的人也会产生对蛇恐惧的强迫症状。但显然和单一恐惧是不一样的。强迫者不会回避,而是会非常积极的面对的,他是在找办法让自己如何能不怕蛇。所以会和别人交流,问问别人的情况,自己去查资料,问咨询师,或去找蛇。他这哪是怕蛇啊。当他真的遇到蛇时,也会被吓一跳,但谁不会呢?可强迫者不允许自己怕,他会找个棍子,把蛇挑走,然后继续走路。焦虑的时候,人的亲和性是降低的,看人就烦;恐惧时亲和性升高,要和人在一起。社恐者对人会引起心理冲突,所以回避人,但内心却是,强烈的想有好的人际关系。








纯真之心

(2011-04-05 13:55:07)

 

纯真之心,是无思想矛盾的心理,似婴孩如动物那般,自然淌露出的动机,纯洁至真。如佛家所云不二慧,道家归一,基督的三位一体。
痛苦,是因心理之冲突,自我无法满足理想的追求。社恐是趋避冲突。一面,想与人交往,淡然自如;一面,又试图避免紧张状态。如此产生了思想矛盾,也就远离了这颗纯真的心。
婴儿在打针时的哭,只是即时的痛楚,没有预期恐惧,也无内心冲突,仅是单纯的痛苦,事情过去了,痛苦就自然消解了。


社恐,要回归至纯真之心,放弃理想我所求的妄念,如实接纳真实中的自我,祛除复杂的痛苦。那样,便只是单纯的不安,也就不会有预期的恐惧,与事过后的苛求自责了。
纯真之心,是建设性,有积极意义的,是精力外向化,而非内耗。如遇困难,随机应对,而非空想求全,退避三舍。






化解自卑

(2011-04-14 10:45:09)

 

自卑是对自己的不认同。每个人都有自卑,因为它的根本原因是欲望,来源于比较。自卑可以促发行动,形成超越。也可指向内心,自责颓废。不要排斥自卑,没有自卑,便缺乏焦虑,只会维持自我满足的状态。不和别人比,便会落后,总和别人比,那是折磨自己。再优秀的人也有比他更优秀的,这样比下去是没有结果的。关注自己已经拥有的,才会幸福。 







爱与认同,融化社恐

(2011-06-18 08:27:11)

 

神经症是对自己发起的一场战争,如巴以冲突。弗洛伊德在答爱因斯坦人类如何避免战争的信中说,爱与认同。种族之间,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是这样,对自己同样需要爱与认同。


人有爱本能和攻击本能,神经症者是将攻击本能转向自己。强迫是自我对本我的打压,社恐是理想我对真实我的打压。
爱自己,认同自己,神经症便会消融。很多好了的人说,以前很讨厌自己的完美主义,很羡慕那些大大咧咧的人,但心底里又不想成为那样的人。但好了以后,便觉得自己的性格很好,有很多优点。


天主教有句话,如同爱自己一样爱邻居。可有的人根本不爱自己,那怎么爱别人呢。爱自己,爱别人。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不要划分,我有强迫,别人是普通人,都很幸福快乐。不是的,大家都是一样的,他们也会有各种现实的烦恼,内心困惑。前几天看新闻,一份调查显示,中国省会城市,除拉萨,其余30个城市,人们都感觉不幸福。再有,有的人强迫得比你厉害得多,一点利益便争的不行,但他们却不认为自己有问题,也不痛苦。


认同自己,自己就是普通人。

 









社交恐惧治疗语

(2011-04-10 15:03:04)

 

如何才能不丢脸?放弃这个想法。


社交恐惧的痊愈,需要在实践中体会,学会立刻行动,不给自己思考拖延的时间。但社交活动中不要带着治疗锻炼的目的。
有的人说自己多与人接触,但坚持一段时间,根本没有效果,就放弃了。这其实是一种体会,很奇妙的,只要这样去做就行了。人有很强的适应能力,除了疼痛,都可以适应。


 

社恐治愈后:不过如此

(2011-04-10 15:06:36)

 

一件再困难的事,你去做它远比想的时候要简单。一件你非常想得到的事物,当你得到后,它的价值远比想得到时低。
有的人社恐被治愈后谈到,觉得也没什么,不像咨询前想的那样,如果能好起来,一定能成就大事。可好了后,也没升职加薪,觉得倒也不过如此。
所以还要有平和的心态。想象和现实是不一致的。  




(未完待续)